腎氣丸固然是個好東西

各家的科學中藥大廠也紛紛做成現成丸劑來提供大家購買

2012-11-06 22-50-32    

但總是有人說腎氣丸吃了就上火 根本補不進去

是腎氣丸的錯 還是真的是虛不受補呢?

我想我們回歸藥材的基本面來看看吧!

 

還記得第一個教我中醫的老師

他的腎氣丸秘藏不外傳版本是用熟地做的

裡頭加了很多的熟地消導藥

從這麼多的消導藥我們就可以看出

腎氣丸會上火的關鍵 其實就在這味地黃

  

讓我們來看看傷寒論原方的腎氣丸:

<腎氣丸方>

生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牡丹皮三兩 茯苓三兩 桂枝一兩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飲下亦可。

 

最早以前腎氣丸就是長這個樣子的

用生地黃配酒吞

生地黃配上酒 能去瘀血能補血

利用了三補三瀉的結構

將補陽氣兩味藥--桂枝和附子的藥性帶入三陰經

又以地黃為君藥 故補腎的效果也最優

這樣的治療思路是較嚴密的

否則如果一味進補則會導致有邪氣的臟器功能異常

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問題

 

各位拿出手邊那些市面上的腎氣丸是什麼版本呢?

寫著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八味腎氣丸的這些黑丸子

是什麼東西呢?

 

其實就是把酒拿掉

生地改成熟地桂枝改成肉桂而已

 

 

改這兩個有什麼差呢?

感覺不是更溫補更好嗎?

 

是這樣的

這兩味藥是很需要高品質

 

先講講肉桂吧

好的肉桂是「引火歸元」

差的肉桂溫補不下去就變成「促火上炎」了

命門沒有暖到 倒是燒得亂七八糟

 

至於熟地

熟地是個很難消化的東西先前便有提及

它的製作是拿生地去經過蒸曬之後製成

而在蒸曬的次數不足的情況之下

就會發生所謂的膩膈

簡單說就是熟地黃消化不動呀

就在你的肚子裡待著消化不良

然後本來的陽氣都不下去通通燒上來造成的一連串上火的反應

 

這邊岔題講一下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依照方劑來說就是把古方腎氣丸拿掉桂枝和附子 生地黃改熟地黃

或是說後世的腎氣丸改成直接拿掉肉桂和附子

本方是宋代太醫錢乙所創。錢乙是個兒科專家,他覺得小兒是純陽之體,不需要再補陽了,便針對小兒腎無實,必主虛”的病理特點,去掉金匱腎氣丸中附子、肉桂兩味藥,創制而成,載于《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諸方》(成書於1119年),原名“地黃丸”,用於兒科“治腎怯失音,囟開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即小兒腎虛。

 

那為何這麼個治小兒腎虛的方子搞到現在好像變成了補腎的保養藥呢?

原因就是因為大量用了品質不良的肉桂和熟地的腎氣丸在市面上廣泛流竄

造成吃腎氣丸的人老在上火

就乾脆把所有暖的藥、可能會上火的藥拿掉 大家就退一步 吃六味地黃丸好了

但臨床上有可能大家都像小兒一樣是純陽之體而「腎無實,必主虛」嗎?

當˙然˙不˙可˙能˙囉!

 

本來三補三瀉的結構是為了帶兩味陽藥入三陰

這樣一來拿掉了兩味陽藥的六味地黃丸又在主治什麼呢?

 

 

講回腎氣丸

那有什麼辦法做出不上火的腎氣丸呢?

簡單說有兩個法子

 

第一個就是用好的肉桂搭配好的熟地

肉桂選用上等的清華桂 熟地用九蒸九曬的熟地(蒸曬九次)

但是肉桂還好找 熟地黃有九蒸九曬的就少之又少了...

一般頂級的中藥行賣的頂級熟地黃大概也就六蒸六曬而已

何況是一般中藥行甚至是大家平常去吃的藥膳店呢?

 

第二個法子

就是回歸本方

用生地做成的腎氣丸配酒吞

或許還能因為生地黃加酒而獲得比熟地黃版本更好的吸收性 甚至能有些行血活血的效果

想要暖一點配紹興 酒味淡一點配清酒 要讓他藥性走得更快用高粱

 

問題又來了

有人滴酒不沾

或是嫌還要帶著酒隨時準備配藥吃多麻煩

難道他們的腎就沒辦法補了嗎?

 

依據做炙甘草丸的經驗

以現在的製藥技術

我們可以先拿紹興或是高粱去泡生地黃和其他的藥材

製作出生地泡酒版的腎氣丸

然後直接用一般的溫水服用

 

我想這一做法

便徹底解決了腎氣丸容易上火的問題了

所以最近開始找中藥行製作生地泡酒版的腎氣丸

相信一定會有不錯的效果的

 

==================

目前已經成功的做出生地泡酒版的腎氣丸

之前很多人跟我詢問

如果有想要認領的

請寄信到我的信箱吧!

genius6455@hotmail.com

 

arrow
arrow

    小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4) 人氣()